2012-07-09

真夏的配色


真夏的配色

中興新村荷塘,一別三年風華依舊。

端午過後進入了真夏之季,荷塘綠意依然但僅余數得出的幾朵晚荷,翠綠、鮮黃、嫩粉,喜歡這一池不喧嘩的真夏配色。











2012-06-26

久違的中興新村荷塘

端午過後,真夏蒞臨。荷塘裡滿園翠綠穿插著稀疏幾朵晚開的荷花,喜歡這樣的配色,不艷且麗,不俗且雅。看有幾朵晚開的荷受到枯乾的蓮蓬包圍著,依然淡定而兀自芬芳,中興新村荷塘,三年不見,荷兒們個個活潑招展生氣盎然,這個晚荷的時間點來訪,花雖少但人更少,可以安靜的與荷對話、敍舊,可更從容的抓得這真夏的配色。

2012-03-28

愛,害
拍照時,大部份都是愉悅的,但有時卻很沉。
作客友人家,他們家有個高三的大男生,大男生的媽媽5點半起床叫醒兒子,打豆漿手作早餐。高三大男生被叫醒後會花一個鐘頭整理頭皮上的髮絲,導致沒時間吃半口現做早餐。忙完早餐後,這位媽媽還要騎10分鐘車程的路載送高三生到捷運站,回來後,只看她默默的把豆漿喝完,嘴裡輕輕的滴咕了一句---我也不知道他喜歡吃什麼?



2007-06-26

深圳 洪湖公園

2007-06-24(Sun)

今年的荷季是個多雨大雨的季節

連續4個周日的雨天......

終於等到一個好天的周日,可惜有點遲了...
6點20在清溪搭上大巴,8點跳上深圳82路公車
8點15走進洪湖......驚覺一池花曲已近尾聲

nIMG_0048


nIMG_0047



nIMG_0001
1984年建立的洪湖公園, 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, 而荷展是第18屆
'76年結束文革, '79年恢復高考, 到'84年才有此雅興建置荷園



nIMG_0004
調不近荷花只好先拍張池邊的睡蓮
拍荷花最恨鏡頭短,看身旁一群同好,各個300mm以上的鏡頭,羨煞人也...
只好安慰自己--借器材能拍出好作品才是好樣!!



nIMG_0005
這隻蛙兒忘了回家,天亮了,繼續在此充當Model



nIMG_0006



nIMG_0008-2
這一幅是這次最喜歡的作品,因為有一丁點...禪味
只是可惜曝光Over,失去了荷瓣的細節
回家整理時懊惱不已,都是沒記好老師教的:
數碼作品寧可曝光不足,一但Over就只有一片死白
另一方面CANON 350D的測光還是不習慣
特別是高反差的景物,失敗率頗高,須特別小心記得減光減光!!



nIMG_0007-2
碩大荷池雖僅稀疏幾朵點綴其間,但各盡其所,盡情彈奏這一池盛夏的樂章



nIMG_0010



nIMG_0011
太陽很大, 調子很硬, 找到一朵撐著傘的花, 感覺柔一點
(如果真的要拍, 得周六晚上先到深圳過夜才來得及)
(除了時間的條件外, 還要再找一支長鏡頭...)



nIMG_0013
這幅的味道也不錯,我叫她"獨在人間品自高"



nIMG_0017
整個公園的規劃其實是不錯的
如果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能夠再加強,如果池水可以再清澈一點
這是一個很有水準的大眾公園



nIMG_0016
中空而直,出污泥而不染,荷花真的很純淨
這是喜歡荷花的人每年都會念茲在茲的探訪她的踪影的最大動力
拍過台南的荷花,嘉義的荷花,中興新村的荷花......
深圳這池荷塘算是得天獨厚,最好拍照的環境
即使只用一支110mm鏡頭也可以過一早上的癮



nIMG_0023



nIMG_0026



nIMG_0027
枯與綠
每回拍荷,總喜歡在荷池的一角找一張這種感覺的作品



nIMG_0028
雖近尾曲但荷池尚茂
要找到一方倒影也非易事



nIMG_0030



nIMG_0034



nIMG_0036



nIMG_0038



nIMG_0039



nIMG_0041
竹林下 蟬鳴起
荷凋零 驪歌響
這是每年六月最美的記憶
明年再見
荷塘





a quickr pickr post

2007-05-29

南社古村落

2007-05-27(SUN)
雨中造訪茶山--南社 古村落

东莞茶山的南社村古建筑群是东莞保存得最好的明清古建筑群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,古村中心两岸石堤是宗祠、家庙、书院集中之地,鼎盛时期达36间,现尚存25间,是岭南一带不可多得的建筑博物馆。

nEO_IMG_IMG_0012
電線,水管,鉄門,天線是古村的四大殺手



nEO_IMG_IMG_0014



nEO_IMG_IMG_0010



nEO_IMG_IMG_0007



nEO_IMG_IMG_0013



nEO_IMG_IMG_0008
雨後寧靜的村落



nEO_IMG_IMG_0009



nEO_IMG_IMG_0015
精緻的雕刻



nEO_IMG_IMG_0019
想不拍到水管電線是很難的任務



nEO_IMG_IMG_0022



nEO_IMG_IMG_0025



nEO_IMG_IMG_0029



nEO_IMG_IMG_0021



nEO_IMG_IMG_0033



nEO_IMG_IMG_0028
三進式的門庭,看得出大戶的身影



nEO_IMG_IMG_0031



nEO_IMG_IMG_0026
厚重的石門依然固守家園



nEO_IMG_IMG_0032



nEO_IMG_IMG_0036



nEO_IMG_IMG_0039
古灶



nEO_IMG_IMG_0035
人去屋空



nEO_IMG_IMG_0041
又是一個奇怪的古蹟維護手法



nEO_IMG_IMG_0034
保護家園的厚牆



nEO_IMG_IMG_0042
灰磚,土磚,紅磚構成村裡基本色調



nEO_IMG_IMG_0040
古蹟修護的一種很奇怪的感覺



nEO_IMG_IMG_0044



nEO_IMG_IMG_0037



nEO_IMG_IMG_0049
村子裡的屋子雖然人煙已稀,但有一種很厚很重的時間感



nEO_IMG_IMG_0052
古橋一景



nEO_IMG_IMG_0054
新物與古物真不搭調



nEO_IMG_IMG_0048
發亮的銅釦敍說人們曾經的生活



nEO_IMG_IMG_0053



nEO_IMG_IMG_0047
文革的烙印淡淡的留在村裡的角落



nEO_IMG_IMG_0056
張牙裂嘴的新獅吞噬著古意



nEO_IMG_IMG_0055



nEO_IMG_IMG_0059
這桌牌搭子加起來應該有4百歲了



nEO_IMG_IMG_0058
聽牌了嗎?



nEO_IMG_IMG_0061
長壽村的牌理



nEO_IMG_IMG_0066
武進士旗杆石



nEO_IMG_IMG_0063
造型複雜的屋脊



nEO_IMG_IMG_0065



nEO_IMG_IMG_0064
村裡的小孩



nEO_IMG_IMG_0067
古意在新漆裡殘存






a quickr pickr post